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荷造林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造林地选择、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木荷的人工造林及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chima superba Pla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542-2017《木荷造林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木荷造林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采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进行的木荷人工造林活动。明确了规程的应用场景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技术细节提供了实施背景。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如“木荷”是指壳斗科木荷属植物,其种子或苗木用于造林。“造林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栽植木荷的数量,单位为株/公顷。这些定义确保了在执行过程中各方对于概念的理解一致,避免因术语歧义导致的操作偏差。
三、造林地选择与准备
1. 造林地选择: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适中的地块。避免选择易积水、土壤贫瘠或有病虫害威胁的土地。
2. 整地方式:提倡采用穴状整地,穴径和深度均不得小于50厘米。整地时需清除石块杂草,并施足基肥,一般每穴施有机肥2-3公斤。
四、苗木培育与选择
1. 播种育苗:种子采集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后进行,确保种子饱满无病虫害。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播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150-200克之间。
2. 扦插育苗:选用一年生健壮枝条作为插穗,长度约15-20厘米,上端保留2-3个芽眼。扦插深度约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 苗木选择:造林使用的苗木高度应在30-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小于0.5厘米,根系完整且无明显损伤。
五、造林施工
1. 造林季节:最佳造林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2. 栽植方法:按照预定的造林密度挖定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后回填土壤并压实。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痕与地面平齐为宜。
3. 抚育管理:造林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必要时可追施肥料,促进苗木健康成长。
六、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林地,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七、验收标准
造林完成后需进行验收,主要检查指标包括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苗木生长状况。成活率要求达到85%以上,保存率不低于80%,苗木平均高生长量不少于30厘米。
通过严格执行DB36/T 542-2017《木荷造林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升木荷造林的质量和效益,为江西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