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杜英造林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山杜英的人工造林和更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viculture of Mountain Laurel in Jiangx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544-2017《山杜英造林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杜英的造林技术流程,确保造林质量与生态效益。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苗木选择与处理
条文:4.1 苗木选择
标准规定,用于造林的山杜英苗木应具备以下条件: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完整、顶芽饱满。苗木高度应在4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5厘米。
解读:这一条文强调了苗木质量对造林成功的重要性。健康强壮的苗木能够更好地适应造林环境,提高成活率。根系发达完整有助于苗木扎根稳固,而顶芽饱满则表明苗木具有良好的发育潜力。
二、造林地选择与准备
条文:5.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宜选在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pH值在4.5至6.5之间的地块。
解读:山杜英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选择合适的海拔和坡度可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适宜的pH值范围有助于山杜英健康成长。
三、造林密度与配置
条文:6.1 造林密度
一般情况下,山杜英的造林密度为每公顷1600株至2200株。
解读:合理的造林密度对于促进树木生长、减少病虫害以及便于后期管理都至关重要。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经济效益。本标准提供的密度区间是一个平衡点,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又能实现较好的经济回报。
四、抚育管理措施
条文:7.1 抚育管理
造林后第一年需进行三次抚育,分别在3月、6月和9月进行除草松土,并视情况施肥一次。从第二年起每年至少抚育两次,直至林木郁闭。
解读:抚育管理是保证造林成效的重要环节。定期除草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发育。适时施肥补充营养,有助于加快幼树生长速度。坚持长期抚育直至林木形成郁闭状态,不仅能够提高木材产量,还能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山杜英造林技术规程》从苗木选择到造林实施再到后续管理都给出了明确指导,为实现高效优质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