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镇节水评价规范中针对学校部分的评价要求、方法和指标体系。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各类学校的节水评价工作。
Title:Water Conservation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Areas - Part 6: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36.6-2017城镇节水评价规范 第6部分:学校》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学校节水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节水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根据标准第6.1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节水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节水工作。这一要求确保了节水工作的持续性和专业性。学校需明确各级人员的节水职责,包括校领导、后勤部门以及具体实施节水措施的工作人员。例如,校领导负责制定节水政策,后勤部门负责日常节水设施维护,而具体操作人员则执行具体的节水行动。
节水管理制度建设
标准第6.2条规定学校应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这包括但不限于用水计划管理、用水设备巡检制度、用水统计分析制度等。建立完善的用水计划管理机制能够帮助学校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定期对用水设备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等问题;而详细的用水统计分析有助于学校了解自身用水情况,为优化用水策略提供依据。
节水技术应用
在节水技术方面,标准第6.3条强调学校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比如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安装智能水表以实现精准计量、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
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增强师生节水意识,标准第6.4条提出学校应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师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参与到实际节水行动中来。此外,还可以将节水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节水效果评估
最后,按照标准第6.5条的要求,学校需要定期对其节水成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涵盖各项节水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通过对评估结果的总结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节水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节水效果。
综上所述,《DB11/T 936.6-2017城镇节水评价规范 第6部分:学校》从多个角度为学校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节水指导。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各项节水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