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产低效针叶林改造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改造方式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低产低效针叶林的改造和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and Inefficient Coniferous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低产低效针叶林改造技术规程》(DB36/T 954-2017)是江西省地方性技术规范,为改善低产低效针叶林的生产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江西省内低产低效针叶林的改造工作,包括马尾松、杉木等主要针叶树种。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低产低效针叶林:指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且生态效益不佳的针叶林。
- 抚育间伐:通过合理去除部分树木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保留树木生长。
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改造目标
改造的目标是提高森林的生产力、稳定性和抗逆性,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提升木材产量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
4. 改造措施
- 抚育间伐:根据林分密度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一般每公顷保留株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补植补造:对于稀疏或空缺地段应选择适宜树种进行补植,以优化林分结构。
- 施肥管理:根据不同树种需求施加有机肥或化肥,增强土壤肥力。
每一项措施都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5.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
6. 采伐更新
当现有林分无法满足改造要求时,可采取皆伐方式重新种植新苗。但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关于采伐限额的规定,并做好迹地清理和平整工作。
7. 档案管理
对整个改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记录保存,便于后期评估效果及经验总结。
以上内容体现了规程的核心理念和技术要点,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科学的方法实现低产低效针叶林的有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