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双季水稻的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with Machine-trans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973-2017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双季稻区机械化插秧的高产栽培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具体要求包括:
1. 生育期适中:早稻品种全生育期应在85天左右,晚稻品种在110天左右。
2. 抗性良好: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抵抗性。
3. 米质优良:米粒饱满、垩白度低,食味品质佳。
二、整地质量
良好的田块准备是保证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标准强调:
1. 土壤耕作层厚度应在15-20厘米之间,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2. 田面平整度控制在±3厘米以内,避免深浅不一影响插秧效果。
3. 插秧前要灌水泡田7-10天,使土壤充分软化。
三、播种育秧
科学合理的育秧方式直接影响产量。重点如下:
1. 采用工厂化育秧或湿润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
2. 每亩大田需备足壮秧,早稻约40盘,晚稻约45盘。
3. 秧龄掌握在20-25天之间,秧苗高度控制在15-20厘米。
四、机插作业
机械插秧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具体要求为:
1. 插秧深度控制在1.5-2.5厘米范围内,确保秧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2. 株行距配置合理,早稻一般为14×25厘米,晚稻为17×25厘米。
3. 插秧机作业速度控制在30-40米/分钟,保证栽插均匀度。
五、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实现高产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出:
1. 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追肥分蘖肥、穗肥合理分配。
2. 水分管理实行\"浅、湿、干\"交替灌溉法,特别是在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要保持浅水层。
3.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分蘖成穗。
六、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控是保障稳产的基础工作,标准建议:
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3. 结合农业措施,如人工除草、晒田控草等方法减少化学防治压力。
七、收获
适时收获有利于提高稻谷品质和产量,标准要求:
1. 当稻谷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开始收割。
2. 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作业速度控制在3-5公里/小时。
3. 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
以上是对《DB36/T 973-2017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双季稻种植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