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of Huaxi Turnip and Cabbage Forage in Guizhou - DB52T 1200-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00-2017《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生产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的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且高产优质的花溪芜菁甘蓝品种。例如,“黔芜1号”、“黔芜2号”等经过审定并适合在贵州地区种植的品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合适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土壤类型、降水分布及温度变化,从而保证牧草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播种育苗
关于播种育苗,标准要求在每年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具体来说,春季播种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完成,而秋季播种则安排在8月中旬至9月初。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水浸泡或者使用专用药剂浸种,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此外,还强调了播种深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1.5厘米左右,并且要保持适当的行距与株距以利于植株间的通风透光。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多项关键措施。首先,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花溪芜菁甘蓝争夺养分水分。其次,合理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议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方式,在生长初期追施氮肥促进叶片发育,在开花结实期增施磷钾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另外,还需注意灌溉排水工作,在干旱季节适时浇水,在雨季做好排涝准备。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提倡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一方面要加强田间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鼓励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能保护有益昆虫。同时,还特别提到一些常见的病害如黑斑病、霜霉病以及主要害虫如蚜虫、菜青虫等的具体识别方法及其对应的防治手段。
收获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规定当花溪芜菁甘蓝植株大部分叶片呈现黄色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时间最好选在晴天早晨进行,这样既能确保牧草的新鲜度又能方便后续加工储存。采收后应及时摊晾晾干,防止腐烂变质,并按照不同用途分类存放。
总之,《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生产技术规程》为从事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生产的农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显著提升花溪芜菁甘蓝牧草的整体生产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