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型结球白菜春季设施栽培的产地环境、播期确定、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微型结球白菜的春季设施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ring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Miniature Heading Chinese Cabb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743-2017《微型结球白菜春季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微型结球白菜在春季设施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搭建
标准条文: 5.1 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块,前茬作物不宜为十字花科植物。
解读: 这一条明确了种植环境的基本要求。地势平坦有助于均匀灌溉和排水,避免积水导致病害发生;土壤肥沃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作物生长;而选择非十字花科作物作为前茬可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如黑斑病等。
栽培管理
标准条文: 6.2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法。
解读: 种子消毒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温汤浸种通常是指将种子置于5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既能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又不会对种子造成伤害;药剂拌种则是通过化学药剂直接作用于种子表面达到杀菌效果。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降低苗期病害的风险。
病虫害防治
标准条文: 8.1 生长期应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
解读: 在微型结球白菜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物理方法包括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生物方法则利用天敌如瓢虫来控制害虫数量;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需谨慎使用,确保所用农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注意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收获与贮藏
标准条文: 9.2 当心叶充分包裹形成紧密叶球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在阴凉通风处预冷至10℃以下再入库冷藏。
解读: 正确把握收获时机对于保持产品品质至关重要。心叶充分包裹表明叶球已经成熟,此时采摘可以获得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预冷处理是为了迅速降低果实温度,防止因高温导致呼吸作用加剧而影响储藏寿命,同时也有利于后续低温储存期间维持良好的品质状态。
以上是对DB12/T 743-2017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能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