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SMA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境内采用SMA结构形式的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MA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49-2017《SMA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的设计和施工。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材料要求
1. 矿料级配:规范中明确指出,SMA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具体而言,粗集料应占总质量的60%-70%,细集料和填料的比例需合理搭配,以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耐久性。
2. 沥青粘度:对于沥青的选择,规范建议使用针入度较低、软化点较高的沥青,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通常情况下,沥青的针入度应在80-100之间,软化点不低于50℃。
混合料设计
3. 空隙率控制:SMA混合料的空隙率应控制在3%-6%之间。过高的空隙率会导致水分侵入,降低路面寿命;而过低的空隙率则会影响路面的排水性能。
4. 马歇尔试验: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必须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试验中需关注稳定度、流值等指标,确保混合料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施工工艺
5. 拌和温度:SMA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应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一般在180℃以上。高温拌和有助于改善沥青的裹覆效果,但需注意防止沥青老化。
6. 摊铺速度: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米/分钟,以保证摊铺层均匀且连续。摊铺过程中应避免急停急启,以免影响路面平整度。
7. 碾压程序:初压、复压和终压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初压温度不应低于150℃,复压温度保持在130℃以上,终压完成后表面温度不得低于90℃。
质量检验
8. 压实度检测:压实度是衡量SMA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规范要求压实度不得低于98%,可通过钻芯取样法或核子密度仪进行检测。
9. 渗水系数测试:为评估路面的排水性能,需对已完工的SMA路面进行渗水系数测试。理想情况下,渗水系数应小于120毫升/分钟。
通过以上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DB22/T 349-2017规范对SMA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确保路面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这些规定,以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