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对峙培养法进行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的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菌种的生产、检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真实性验证和品种区分。
Title:Identification of Distinction and Authenticit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Strains - Part 1: Antagonistic Cultur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623.1-2017《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黑木耳菌种进行区别性和真实性鉴定。以下将选取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以对峙培养法为基础的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和真实性鉴定。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使用特定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来验证黑木耳菌种的真实性与独特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如GB/T 4789.28-20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对峙培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检测过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给出了“对峙培养”、“区别性特征”等核心术语的定义。“对峙培养”是指将待测菌株与已知标准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相邻接种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两者生长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方法。而“区别性特征”则是指能够区分不同种类或亚种菌株的独特属性。
方法原理
对峙培养法基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特有的代谢产物特性来进行鉴定。当两种不同的微生物被放置在靠近的位置时,它们可能会产生抑制圈、竞争区域或者形成共生现象,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培养皿、无菌水、显微镜等基本工具;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的培养基配方用于支持实验操作。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按照要求配置好各种试剂。
2. 接种:将待测样品与参考标本分别点种于同一平皿中央位置。
3. 培养条件设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温度湿度等因素。
4. 结果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查两者的接触界面处是否出现明显变化如颜色改变、形态差异等,并做好详细记载。
5. 数据分析:结合前期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考量得出结论。
结果判定准则
如果发现待测样本与参照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则可以认为两者不属于同一类群;反之则说明可能具有较高相似度但还需进一步验证才能确定身份归属情况。
注意事项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污染;此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应当考虑采取额外措施保证测试准确性。
以上就是关于DB22/T 2623.1-2017《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