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酯酶同工酶法对黑木耳菌种进行区别性和真实性鉴定的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菌种的生产、检验及质量控制。
Title:Identification of Distinctiveness and Authenticit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Strains - Part 2: Esterase Isozym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623.2-2017《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2部分:酯酶同工酶法》是一项专门用于黑木耳菌种鉴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通过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黑木耳菌种进行区别性和真实性鉴定。这一方法基于不同黑木耳菌株间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差异来实现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等文件,确保检测过程中的实验条件符合国际通行规范。
术语和定义
- 酯酶同工酶:指一组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酶。
- 黑木耳菌种:指经过人工培养并用于生产或研究的黑木耳微生物群体。
技术要求
1. 样品制备
- 样品应为新鲜的黑木耳菌丝体,采集后需立即处理以保持活性。
- 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提取菌丝组织,避免污染。
2. 酶液制备
- 将菌丝组织研磨成匀浆后,加入适当的缓冲液制成酶液。
- 酶液需在低温下保存,并尽快使用以保证活性。
3. 电泳条件
- 使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
- 缓冲体系为Tris-HCl,pH值设定为8.3。
- 电压设置为150V,电流控制在30mA以下,直至溴酚蓝指示剂到达预定位置。
4. 染色与结果判定
- 使用特定的酯酶染色剂对凝胶进行染色。
- 根据形成的酶带数量、位置及强度对比参考图谱,判断样品是否与目标菌种一致。
结果判定
- 如果待测样本的酶带模式与已知标准菌种完全一致,则认为该样本为同一菌种。
- 若存在显著差异,则需进一步采用其他鉴定手段确认。
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外界因素干扰结果。
- 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 对于新发现的菌株类型,应及时更新参考图谱数据库。
以上是关于DB22/T 2623.2-2017标准中有关酯酶同工酶法部分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