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服务的基本要求、核对流程、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和监督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及授权机构开展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服务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Verification Service of Family Economic Status for Assistance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319-2017 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服务规范》是江苏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经济状况核对”的概念,即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收入、财产等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基本要求”中强调了核对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核对过程不受外界干扰。同时,要求核对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以保证核对结果的准确性。
再者,“核对内容”部分规定了核对的主要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各类财产状况。这些项目的设定覆盖了个人及家庭可能拥有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助于全面评估其经济状况。
此外,“核对程序”中详细描述了从受理申请到出具报告的整个流程。包括接收申请材料、发起核对请求、数据比对、异议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如何记录核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
最后,“服务质量管理”部分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定期检查核对工作的合规性、及时纠正错误以及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等方面。这不仅保障了核对工作的高效运行,也为提升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DB32/T 3319-2017》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细致规范,有效提升了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