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芦荟生产的环境条件、种苗选择与处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大棚芦荟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house Alo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534-2017大棚芦荟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针对大棚芦荟栽培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大棚芦荟的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标准规定大棚芦荟种植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疏松肥沃的地块。土壤pH值宜控制在6.0~7.5之间。这一要求确保了芦荟生长所需的良好土壤条件和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其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2. 品种选择:推荐使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如中华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种植前需对种苗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无病虫害。这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后期管理难度。
3. 栽培管理:
- 定植时株行距一般为40cm×50cm,每亩定植约3300株。
- 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适当遮阴降温。
- 每隔15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有机肥液,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微量元素肥料。
4.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状态,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生物制剂以及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防控。同时强调避免滥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
5. 采收与加工:当叶片长至60cm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应在晴天早晨进行,尽量保留基部叶片以促进再生。鲜叶应及时清洗干净并晾干水分后入库保存,防止霉变腐烂。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大棚芦荟的产量与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