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猪配合饲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猪的配合饲料生产、检验和使用。
Title:Laboratory Animals - Compound Feed - Part 1: Experimental Pi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63.1-2017《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第1部分:实验用猪》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实验用猪配合饲料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1. 感官指标
- 色泽应均匀一致。
- 具有饲料特有的气味,无腐败变质、结块及异味。
2. 水分
-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饲料因含水量过高而发霉变质,确保饲料在储存期间的质量稳定。
3. 粗蛋白质
- 不得低于16%。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用猪能够获得足够的蛋白质来支持其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
4. 粗脂肪
- 不得低于4%。适量的脂肪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并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 粗纤维
- 不得高于8%。适当的粗纤维水平有助于维持消化道健康,但过高的纤维含量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6. 钙
- 应控制在0.6%-1.2%之间。钙是骨骼和牙齿形成的重要元素,也是许多酶系统的组成部分。
7. 总磷
- 应控制在0.4%-0.8%之间。磷与钙共同作用于骨骼矿化过程,并参与能量代谢。
8. 氯化钠
- 应控制在0.2%-0.8%之间。氯化钠对于维持体液平衡和神经肌肉活动至关重要。
9. 氨基酸
- 至少包括赖氨酸、蛋氨酸等八种必需氨基酸,且含量需符合特定要求。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实验用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
检验方法
标准中还详细规定了如何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例如:
-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
- 粗蛋白质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
- 粗脂肪测定:索氏提取法。
- 粗纤维测定:酸碱洗涤法。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志:每批产品都应有清晰、牢固的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 包装:通常采用防潮、防虫的包装材料,以保护产品质量。
- 运输:避免日晒雨淋,装卸时轻拿轻放。
- 贮存: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远离热源和火源。
以上是对DB11/T 1463.1-2017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此标准有助于确保实验用猪饲料的质量,从而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