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公共厕所的运行管理要求,包括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公共厕所的运行和管理。
Title:Public Toile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56-2017《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公共厕所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强调了公共厕所的日常保洁工作应当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具体来说,“四净”指的是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设施净;“三无”则是指无积水、无异味、无污物;“两通”即通风良好且下水通畅;“一明”表示照明充足。这些要求确保了公共厕所环境的整洁与卫生,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如厕体验。
其次,在清洁频率方面,标准规定了不同区域的清洁频次。例如,对于厕位内部,应做到随脏随清,保持干净整洁;而公共区域则需每日至少清扫两次,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清扫次数。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儿童专用设施,如婴儿护理台等,需要定期检查其牢固性和安全性,并及时清理表面污渍。
再者,关于消毒措施,标准指出公共厕所内所有接触面都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高频接触部位。消毒剂的选择上建议采用对人体无害且具有长效抑菌效果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另外,为了保障特殊人群的需求,标准还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要求。比如设置足够的轮椅通道宽度,安装扶手以便行动不便者使用,以及提供低位洗手盆等设施。同时,考虑到女性群体可能面临的长时间排队问题,鼓励在人流密集场所增设女厕数量。
最后,针对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标准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引。当发生管道堵塞或设备故障时,管理人员应及时到场查看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若遇到紧急医疗情况,则需迅速联系专业救护人员到场处置。
综上所述,《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基础维护到高级服务的全方位内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各类用户的特殊需求。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营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