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施工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High-Grade Highway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n Guangxi (DB45T 1551-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51-2017《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为确保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条文规定: 水泥应选用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要求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终凝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骨料的选择上,粗骨料应采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mm;细骨料则宜选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解读: 这一条文强调了材料质量对路面性能的重要性。高标号的水泥能够提供更好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而适当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可以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对于骨料的选择,合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空隙率,从而增强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同时,严格控制含泥量可以避免因杂质过多导致的强度下降和裂缝产生。
2. 路面结构设计
条文规定: 路面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其中,面层厚度一般为200mm~250mm,基层厚度不小于200mm,垫层厚度根据土基状况确定,但不得小于150mm。此外,还应对路基顶面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度应达到重型击实试验法规定的95%以上。
解读: 路面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道路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面层作为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基层则起到承重和扩散应力的作用;垫层主要用来改善土基条件。通过合理设置各层次的厚度以及保证良好的压实度,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开裂、沉陷等问题的发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 温度应力计算
条文规定: 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应考虑温度梯度引起的拉应力,并据此调整混凝土配比以降低热膨胀系数。当平均气温高于30℃时,建议掺加适量减水剂和引气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减轻温度应力的影响。
解读: 高温环境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进而引发热胀冷缩现象,可能造成裂缝甚至破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应力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减水剂不仅可以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还有助于降低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加入引气剂则能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气泡,形成缓冲区域,进一步缓解温度应力带来的影响。
4. 施工质量控制
条文规定: 浇筑过程中要确保连续作业,避免出现冷缝。每段浇筑长度不宜超过20m,且应在前一段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下一段的浇筑工作。另外,振捣时应遵循均匀、充分的原则,防止漏振或过振情况发生。
解读: 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连续浇筑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分块之间出现缝隙或薄弱环节。合理的振捣操作不仅能够排除多余的空气和水分,还能使骨料均匀分布在砂浆中,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和平整度。这些细节上的把控对于保障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DB45/T 1551-2017)从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到具体施工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原则,旨在打造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的道路设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方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