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二点委夜蛾的监测与预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区及其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Agrotis Bipunct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547-2017《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中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防治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防治二点委夜蛾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注重化学药剂的使用,还要结合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的防控体系。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环节之一。标准建议通过合理轮作、深翻土壤等方法减少虫源。例如,在玉米种植前进行深翻,可以有效破坏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降低虫口密度。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标准推荐释放赤眼蜂或瓢虫等天敌昆虫,这些自然捕食者能够有效地抑制二点委夜蛾的增长。同时,还可以采用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制剂,这种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且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4. 化学防治
当其他防治措施不足以控制害虫时,则需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标准规定了具体的用药时间和剂量:通常在幼虫孵化高峰期施药最为有效。常用的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高效低毒的产品,并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和喷洒,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5. 监测与预警
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标准提出了建立监测网络的要求。各地应设立固定的观察点,定期检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此外,还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和物联网设备辅助监测工作。
以上就是DB13/T 1547-2017《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内容解析。遵循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免受侵害,还能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