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羊引进的基本要求、引种计划制定、引种前准备、种羊选择与运输、隔离观察及后续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从事种羊引进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roduction of Breeding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807-2017《种羊引进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种羊的引进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种羊”的概念,即用于繁殖后代的优良个体。这一定义强调了种羊的核心作用在于遗传改良,确保后代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
引种前准备
1. 健康状况评估:在引种前应对供种单位进行全面考察,包括但不限于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疾病防控措施等。这一步骤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引入携带病原体的个体。
2. 隔离设施:要求设置专用隔离舍,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隔离期通常为45天,在此期间需密切观察种羊的健康状态,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引种过程
1. 运输管理:长途运输时应采用专业运输工具,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剧烈颠簸。同时要随车携带足够的饲料和饮水,保证途中供给充足。
2. 交接手续:双方需签署正式协议,明确责任义务。交接清单应包含种羊数量、品种信息、健康证明等内容。
引种后管理
1. 适应性训练:新到种羊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当地环境,可适当减少运动量,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帮助其尽快恢复体力。
2. 日常监测:定期检查种羊的身体状况,记录生长发育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 繁殖利用:根据种羊的具体用途安排合理的配种计划,优先选用遗传品质高的个体作为父本或母本。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807-2017标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