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秋茄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苗木培育、造林地选择、整地、种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秋茄的造林及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andelia candel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指导秋茄树种造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秋茄造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在造林准备方面,标准要求造林地应选择在潮间带区域,土壤以泥质或泥沙质为宜。造林前要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杂草和垃圾,并做好整地工作。特别强调要根据地形条件设置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影响苗木生长。
关于苗木选择与处理,标准规定苗木高度应在30-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小于0.5厘米。要求苗木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种植前需将苗木浸泡水中12小时以上,使苗木充分吸水。同时提倡使用生根粉等促进剂处理苗木根部,提高成活率。
在造林密度上,标准推荐每公顷栽植1650-2200株,具体密度可根据立地条件适当调整。造林时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行距和株距,确保通风透光。提倡采用块状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抚育管理的重要性。要求造林后第一年内每月进行一次除草松土,第二年每季度进行一次。要定期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及时补植缺株。灌溉方面提倡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满足苗木需求。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倡导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提倡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合理使用低毒高效农药。特别强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最后,标准对造林成效的验收提出了明确要求。造林三年后要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成活率需达到85%以上才能认定为合格。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造林档案,包括造林设计图、施工记录、检查验收报告等内容,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