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臭椿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臭椿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ilanthus altissi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405-2017臭椿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臭椿树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规定了臭椿树栽培的基本要求、育苗技术、造林技术以及抚育管理等内容。适用于河南省内臭椿树的栽培活动。
2. 术语和定义:
- 臭椿:属于苦木科臭椿属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育苗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3. 育苗技术:
-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过筛选、消毒处理,确保发芽率。
- 播种时间:春季或秋季为最佳播种时期。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
4. 造林技术:
- 造林季节:宜在春季或雨季进行造林。
- 苗木规格:选用高度适中、根系完整的壮苗。
- 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每公顷种植2000-3000株。
5. 抚育管理:
- 浇水施肥:幼林期要适时适量浇水,结合施肥促进生长。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防治。
- 修剪整形:适时修剪侧枝,保持树形美观,提高木材质量。
6. 采伐更新:达到一定年龄后,按照计划进行采伐,并及时补植新苗,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内容是对《DB41/T 1405-2017臭椿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从而提高臭椿树栽培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