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晚霜冻害的防御技术措施,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管理、预报预警及灾后补救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冬小麦种植区域的晚霜冻害防御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Late Spring Frost Damage on Winter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403-2017《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晚霜冻害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预防措施
1. 选择抗寒品种:规程中强调,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冬小麦品种。特别是要选用经过审定的、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品种。例如,新麦系列品种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2. 合理安排播期:播种时间直接影响到幼苗的越冬情况。规程建议,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尽量推迟播种期至适期下限。这样可以避免幼苗过早进入冬季而遭受冻害。
二、田间管理
1. 增施有机肥: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具体来说,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并配合使用磷钾肥。
2. 浇好越冬水:适时浇灌越冬水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地表温度波动,保护根系不受冻害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日平均气温降至3℃左右时进行最后一次灌溉。
三、应急处理
1. 覆盖保温材料:当预报有强降温天气时,可在麦田上覆盖稻草、秸秆等保温材料,形成保护层以减轻冻害程度。
2. 灌溉防冻:一旦发生冻害,立即灌水可以提高土温,缓解冻害对作物的影响。但需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渍涝灾害。
以上内容为DB41/T 1403-2017中关于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的一些关键点。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与应急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晚霜冻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