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级原则、指标体系和分级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与管理。
Title:Grading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Origin Soils - DB35T 859-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859-201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是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科学评估农产品产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级评价。通过明确适用范围,确保了标准在特定区域内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标准规定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数量以及制备要求。例如,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农田中,并且每个采样单元的面积不宜超过1公顷。样品需经过风干、研磨等处理步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些措施有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
污染指标选取
标准选择了镉(Cd)、铅(Pb)、汞(Hg)、砷(As)和铬(Cr)作为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这五种元素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重金属,其选择基于科学研究成果及福建省实际情况。
污染程度分级
根据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与背景值的关系,将污染程度分为五个级别:无污染、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 无污染:所有重金属浓度均低于背景值;
- 轻微污染:单一重金属浓度超过背景值但不超过轻度污染阈值;
- 轻度污染:至少一种重金属浓度超过轻度污染阈值但未达到中度污染标准;
- 中度污染:至少一种重金属浓度超过中度污染阈值但未达到重度污染标准;
- 重度污染:至少一种重金属浓度超过重度污染阈值。
管理建议
对于不同级别的污染状况,标准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如对于轻微污染地区,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对于重度污染区,则需要考虑退耕还林或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结论
DB35/T 859-2016为福建省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体系,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