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定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养结合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境内无性系良种茶树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lonal High-quality Tea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395-2017《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无性系良种茶树的栽培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园地准备
条文:5.1 选址条件
- 解读:茶园应选择在海拔适宜、坡度适中的地方,避免低洼积水区域。土壤要求深厚肥沃,pH值在4.5至6.5之间,且富含有机质。良好的排水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以防止水分积聚导致根系腐烂。
种植密度与方法
条文:6.1 种植密度
- 解读:通常情况下,每亩种植约1500至2000株为宜。具体的种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茶树健康生长。
栽培管理
条文:8.1 施肥
- 解读:施肥是茶树栽培的重要环节。每年至少施两次肥,一次在春季萌芽前,另一次在秋季采茶结束后。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的化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要均衡,特别是要注意微量元素如锌、硼等的补充,以提高茶叶品质。
病虫害防治
条文:10.1 防治原则
- 解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如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当病虫害发生时,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执行,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采摘管理
条文:12.1 采摘标准
- 解读:采摘时间应根据茶树品种和当年气候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春茶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夏茶在小满至芒种期间,秋茶则在寒露后进行。采摘时应遵循“采嫩留老”的原则,即只采成熟度高的新梢,保留部分老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维持茶树的持续生产能力。
以上是对DB41/T 1395-2017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或关注茶树栽培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遵守这些技术规程不仅能够提升茶叶产量,更能保障茶叶的质量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