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中负荷计算的方法、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阶段的电力负荷计算及相关工作。
Title: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Special Planning Load Calculation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40-2017 市政基础设施专业规划负荷计算标准》是北京市针对市政基础设施用电负荷计算制定的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给排水设施等的负荷计算。
以下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3.1 一般规定
3.1.1 规定市政基础设施的负荷计算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及运行特点确定计算负荷,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
解读:这一条明确了负荷计算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需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负荷等级,比如交通信号灯的负荷显然不同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3.2 负荷分级
3.2.1 市政基础设施用电负荷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解读:负荷分级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配置和可靠性要求。例如,一级负荷如消防泵站、隧道通风系统等需要双电源供电甚至备用发电机;而三级负荷则可以接受单回路供电,如普通照明设施。
4.1 电力负荷计算
4.1.1 对于城市道路照明,其负荷计算应考虑路灯数量、功率因数以及同时使用系数等因素。
解读:城市道路照明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负荷计算能够确保夜间行车安全的同时避免浪费能源。同时使用系数反映了实际运行中灯具开启的比例,通常取值范围为0.6至0.8之间。
5.1 给水工程
5.1.2 给水泵站的计算负荷应包括加压泵、送水泵等主要设备的额定功率,并加上必要的备用容量。
解读:给水系统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因此必须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备用容量按主要设备总容量的20%-30%设定。
6.1 排水工程
6.1.1 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计算应涵盖所有工艺流程中的动力设备,如提升泵、搅拌机等。
解读:污水处理厂属于重要的二级负荷用户,其负荷计算不仅要覆盖日常生产所需的各类设备,还应充分考虑突发状况下的应急需求,比如暴雨期间增加的排涝任务。
附录A 常用市政基础设施典型负荷表
附录A列出了多种常见市政设施的标准负荷数据,如地铁车站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平均用电量约为100W/m²,公交枢纽站每个停车位的照明功率约为100W/车位。
解读:这些经验值为设计师提供了快速估算的基础资料,在初步设计阶段可作为参考依据。但具体项目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以确保最终方案既符合规范又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