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聚氨酯、橡胶、塑料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类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包括跑道、球场及其他运动场地。
Title: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Synthetic Material Sports Field Surface Lay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209-2017《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要求》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于2017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作出了规定,适用于以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合成材料为面层的运动场地。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概念,即铺设在运动场地上的由合成材料构成的面层,包括但不限于塑胶跑道、人造草坪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二、分类与标记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被分为竞赛型、训练型和休闲型三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标记方式则采用简化的字母组合,如“J”代表竞赛型,“X”代表训练型,“S”代表休闲型,后面加上具体的产品型号。
三、技术要求
1. 物理性能
- 厚度:不同类型的面层应达到规定的最小厚度,确保足够的弹性和耐久性。
- 硬度:通过邵氏硬度计测量,保证面层具有适当的柔软度,避免运动员受伤。
-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反映材料的韧性,数值越高表明材料越耐用。
2. 化学性能
- 有害物质限量: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系物、多环芳烃(PAHs)等有害物质含量,保障使用者健康。
- 耐候性:评估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稳定性,防止因老化导致性能下降。
3. 安全性能
- 冲击吸收:模拟人体摔倒时的能量吸收能力,数值应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运动伤害。
- 垂直变形:测试表面弹性回复速度,过大的变形可能影响比赛成绩。
4. 环保性能
- 可回收性:鼓励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促进资源节约。
- 降解周期:对于完全生物降解的产品,需标明其自然分解所需时间。
四、试验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技术指标,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步骤。例如,硬度测量采用标准硬度计,在特定条件下施加压力并记录读数;有害物质检测遵循国家相关法规,使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手段。
五、检验规则
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抽样检查,确保每批次均符合标准要求。对于不合格项目,允许返工修复直至达标。此外,还规定了型式检验条件,即当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或新产品首次投产时,需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
六、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成品外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附有合格证。运输过程中要避免重压和剧烈震动,防止损坏。长期存放时应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化学腐蚀品。
总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要求》作为地方性规范文件,在推动当地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