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菜心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菜心的生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oi Su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439-2016《菜心栽培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菜心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品质优良的菜心品种。种子在播种前需经过精选,去除杂质和不饱满颗粒,并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温水浸泡法或药剂浸种,以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栽培环境要求
菜心适宜生长于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为了保证菜心的正常生长发育,田间应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积水现象。同时,还应注意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调整管理措施。
栽培密度
根据标准规定,菜心的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其产量及质量。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种植约20株左右为宜。具体的行距和株距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适当调整,但必须确保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供其扩展根系并接受光照。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是提高菜心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按照标准建议,在基肥施用时应注重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比例约为2:1。追肥则需分次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叶片生长,后期适量增加磷钾肥用量以利于果实成熟。此外,还需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如硼等,这对防止生理障碍非常重要。
病虫害防治
本规程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清洁田园工作,及时清除杂草残体以及病弱植株;其次要利用物理机械手段如黄板诱杀成虫等非化学方式减少害虫基数;最后才是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必要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执行喷洒作业。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菜心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整个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而且特别突出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当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