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流程、记录与报告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Chemotherapy Drug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596-2016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监测技术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对患者毒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医疗机构开展化疗药物治疗时的毒副反应监测。明确了适用范围和对象。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给出了“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等核心概念的定义。“化疗药物”指用于癌症化学治疗的各种化学物质,“毒副反应”则是指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有害效应。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观察。例如,在血液系统方面,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对于消化系统的监测,则需注意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变化情况。
4. 监测频率与记录:根据不同的化疗方案确定相应的监测频率,并要求详细准确地记录每次监测的结果。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措施。
5. 应急预案:当发现严重毒副反应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停止用药、给予支持性治疗等步骤。同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
6. 培训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对参与化疗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以保证其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来完成相关任务。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22/T 2596-2016》从多个角度全面覆盖了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监测所需考虑的因素,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