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小麦优质高效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黑小麦的优质高效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Black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SAASS 143-2024《黑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施肥管理的内容。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具体要求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以施肥为例,在老版标准中,施肥量的确定较为笼统,仅提出“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而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数值。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每公顷土地上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的具体施用量:氮肥为225-300公斤,磷肥为75-150公斤,钾肥为150-225公斤。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应保持在6:4左右,并且追肥应当在拔节期至孕穗期之间完成。
这样的调整有助于农民更加精准地掌握施肥技巧,避免因过量或不足施肥导致产量下降或者环境污染等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户可以依据自家地块的历史检测数据来选择合适的施肥量。如果某块地长期种植黑小麦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则可以选择较低范围内的推荐值;反之,则需要接近上限值甚至超出一点。
同时,新版标准也增加了关于叶面喷施微量元素的部分指导建议。当发现植株出现缺铁黄化等现象时,可以通过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等方式补充微量元素,从而促进作物健康成长。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改善单株表现,还能提高整体群体抗逆性和最终收获质量。
总之,《黑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细化施肥环节的相关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黑小麦品质,也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