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麦丰产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藜麦的丰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Quino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535-2017《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青海地区藜麦种植的技术标准,对提高藜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例如“门源1号”等经过审定推广的品种。这要求种植者要根据当地的积温、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合理选种,以确保品种与环境相匹配。
关于播种环节,标准指出适宜播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每亩播种量1.5-2公斤,播种深度2-3厘米。这主要是基于藜麦种子发芽需要较高温度和充足水分的特性确定的。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具体用量为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硫酸钾5-8公斤。这一施肥方案既能满足藜麦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又能避免肥料浪费。
病虫害防治是藜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出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喷洒药剂,可选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降低病原基数。
最后在收获方面,标准明确当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籽粒颜色由绿转红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下才能入库贮存。这样做可以防止霉变,保证藜麦品质。
总之,DB63/T 1535-2017从品种选择到收获储藏各个环节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为实现藜麦丰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种植者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不断提高藜麦种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