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谷子精量穴播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旱地谷子的精量穴播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cision Hole Sowing Cultivation of Millet in Arid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468-2017《旱地谷子精量穴播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旱地区域内谷子的精量穴播栽培技术。这项标准对促进旱地农业增产、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播种前准备环节,标准指出“种子应选用抗旱性强、发芽率高的品种,并且在播种前要进行精选和晒种处理。”这意味着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成功种植的基础,而晒种可以有效提升种子活力,增强其抗逆性。同时,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保证出苗整齐度和最终产量。
其次,在播种时期上,标准建议“春播时间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为准。”这表明适时播种对于谷子生长至关重要。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幼苗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后期产量。因此,准确把握播种时机能够为后续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再者,关于播种密度与深度的规定,“每穴播种3粒至4粒种子,覆土厚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这一规定有助于实现合理密植,既避免了浪费种子又保证了足够的群体数量来支撑高产目标。同时,适当的覆土厚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并促进种子顺利萌发。
此外,还特别提到“田间管理过程中需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这是因为即使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播种措施,也可能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通过及时补救措施可以弥补损失,维持理想的田间结构。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控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提倡生态友好型的防治策略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轮作倒茬、深耕深翻等传统方法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几率;而当病虫害达到一定危害程度时,则可适当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旱地谷子精量穴播栽培技术规程》从播种前准备到整个生长期管理都给出了明确指导,这些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产需求,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遵循该标准操作,有助于实现旱地谷子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