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冬虫夏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菌种制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及其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rdyceps milita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748-2016《北冬虫夏草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标准适用于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人工栽培过程。
2. 术语和定义:
- 北冬虫夏草:寄主为蝙蝠蛾科昆虫大蝙蝠蛾幼虫,被中国被孢霉寄生后形成的复合体。
- 菌种:用于人工栽培的优良菌株。
3. 环境条件:要求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湿度控制条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至2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4. 栽培材料:选用新鲜、无污染的培养基质,如米糠、玉米粉等,并确保其营养丰富且易于微生物生长。
5. 接种与管理:
- 接种前需对工具和工作区进行严格消毒。
- 每支菌种接种量应适中,以保证菌丝能均匀分布。
- 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环境参数。
6. 采收与加工:当子座长度达到8-12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立即清洗并干燥处理,防止腐败变质。
7.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照射)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北冬虫夏草生产技术规程》从种植到收获整个流程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北冬虫夏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