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地菊芋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沙地地区菊芋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choke Cultivation in Sand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113-2017《沙地菊芋种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在沙化土地上开展菊芋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沙地”指表层土壤以沙粒为主的土地类型,“菊芋”即向日葵属植物Helianthus tuberosus L.,其块茎富含菊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一定义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
二、选址与整地
选择pH值6.0-8.5、有机质含量≥1%的沙地作为种植区。要求深翻25cm以上,结合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kg/亩。此规定旨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为菊芋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三、种苗选择与处理
选用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健康种苗,种块重量应在50g以上。播种前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5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这一步骤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
四、播种
春播时间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播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行距控制在60-80cm,株距30-40cm,每穴播种2-3个种块,覆土厚度3-5cm。合理的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产量提升。
五、田间管理
定苗时保留健壮苗,去除弱苗、病苗。生长期需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每次灌水量不宜超过100m³/亩。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苗期、现蕾期各追施一次,用量分别为15kg/亩和20kg/亩。这些措施能够满足菊芋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确保正常生长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等,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常见虫害包括蚜虫、蛴螬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七、采收
一般在10月中下旬当地上部分枯黄时采收。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收获,注意避免损伤地下块茎。及时清洗晾晒,妥善贮藏。合理的采收时间保证了产品质量,便于后续加工利用。
八、档案建立
应建立健全生产档案,记录品种名称、播种日期、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完整的档案资料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要求,可以在沙地条件下实现菊芋高产稳产,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