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猪场环境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规模化猪场的环境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686—2016《规模化猪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地方标准,规定了规模化猪场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项目、采样方法、样品保存与运输、分析测试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基本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规模化猪场环境监测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反映猪场环境状况。这表明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手段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简化流程,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项目
该标准详细列出了需要监测的各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化学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其对人体健康和动物福利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考虑到了它们对猪群生产性能的潜在影响。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会直接影响猪只的舒适度,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免疫力;而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过高则可能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
三、采样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标准给出了相应的采样方法。比如,采用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来测定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利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通过热电偶传感器记录环境温度等。每种仪器都有特定的操作规程,使用者需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以减少人为误差带来的影响。
四、样品保存与运输
为了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在采集完成后应立即密封并贴上标签注明相关信息如日期时间地点等。然后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若无法及时送达,则需按照规定条件妥善存放,避免因储存不当而导致数据失真。
五、分析测试
实验室应当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活动以证明自身的技术水平。所有使用的试剂耗材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实验过程要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实施,同时做好原始记录以便追溯。
六、数据处理
最后一步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污染源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此外还需编制详细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存档。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监测框架,还强调了各个环节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