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鲶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河鲶在池塘中的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Yellow River Cat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鲶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在池塘养殖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DB64/T 1235-2016《黄河鲶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为科学、规范地开展黄河鲶池塘养殖提供了指导。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标准指出,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黄河鲶苗种,规格整齐一致。放养前需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浸泡。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每亩水面放养800-1000尾左右,具体密度还需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及目标产量调整。
2. 饲料投喂:黄河鲶属于杂食性鱼类,标准推荐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新鲜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5%,分早晚两次投喂,上午9时和下午4时左右较为适宜。需要注意的是,投喂时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确保饲料新鲜且营养均衡。
3.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保证黄河鲶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要求定期监测池塘水质,保持pH值在7.0-8.5之间,溶解氧浓度不低于4mg/L。建议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为池塘总水量的20%-30%。同时,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其他改良剂调节水质,预防疾病发生。
4.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控:日常巡塘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标准强调要做好防逃设施检查维护工作,防止暴雨季节出现逃逸现象。此外,还应定期清理池底淤泥,保持池塘清洁卫生。对于疾病的预防,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以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鱼体免疫力。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请专业人员诊断治疗。
以上内容涵盖了黄河鲶池塘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核心环节和技术要点,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