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枸杞优质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枸杞优质苗木的繁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Goji Seedling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210-2016枸杞优质苗木繁育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枸杞苗木繁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枸杞优质苗木的繁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包括种质资源的选择、育苗地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资源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繁育的枸杞种质应来源于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并且要求种质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如高产、抗逆性强、果实品质好等特点。此外,还强调了种质来源必须合法合规,不得使用转基因或未经审定的品种。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繁育出的苗木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和适应性,为后续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育苗地准备
育苗地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标准的要求,育苗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7.5-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在整地时,需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同时,还需做好排灌设施,保证灌溉方便且能及时排除多余水分,避免积水导致苗木根系受损。
三、播种育苗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晒种、浸种和催芽等步骤。具体做法是先将种子摊晒2-3天,然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最后进行低温层积处理以促进发芽。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季气温回升稳定之后,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要立即浇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直至幼苗出土破膜。
四、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地膜,检查成活情况并补种缺苗。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可进行第一次间苗,保留健壮苗株。此后每隔10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液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进入夏季高温季节时要加强遮阴降温措施,防止日灼伤害。同时注意定期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特别重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预防与治理。例如,在发病初期可以通过修剪病枝、清除落叶等方式减少病原菌基数;利用黄板诱杀害虫成虫;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等。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在必要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避免滥用造成环境污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管理和科学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枸杞优质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从而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可靠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宁夏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