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黄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黄贮制作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秸秆黄贮饲料的生产与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ellow Silage of Corn Stalk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089-2017《玉米秸秆黄贮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玉米秸秆黄贮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料选择:标准指出,用于黄贮的玉米秸秆应为蜡熟期收获后的植株,要求无霉变、无污染。这一规定确保了原料的新鲜度和质量,避免因原料问题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2. 切碎长度:玉米秸秆在黄贮前需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这样的切碎长度有助于提高压实度,减少空气残留,从而促进乳酸菌发酵,形成良好的厌氧环境。
3. 水分含量:黄贮过程中,玉米秸秆的适宜含水量应在60%-70%之间。水分过高会导致腐败菌滋生,过低则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影响发酵效果。
4. 添加剂使用:标准建议可以适量添加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以促进发酵。这一步骤能够加速发酵过程,提高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5. 压实与密封:在装填过程中需要充分压实,确保堆垛紧密,不留空隙,并立即密封。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氧气,创造有利于乳酸菌生长的厌氧条件,防止好氧菌的繁殖。
6. 贮存时间:黄贮完成后至少需要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成熟期才能使用。这段时间内,通过自然发酵可以改善饲料的味道、适口性以及消化率。
以上这些内容构成了玉米秸秆黄贮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黄贮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