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耕地地力保持与提升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耕地地力的保持、提升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ntaining and Enhancing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085-2016《耕地地力保持与提升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耕地的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关于耕地地力评价
标准提出耕地地力评价应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的指标。在物理指标上,要求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参数,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土壤结构状况。化学指标则涉及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它们直接关系到作物养分供应能力。生物指标主要是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这是衡量土壤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综合评估这三个方面,可以全面了解耕地当前的地力水平。
二、关于有机肥料施用
标准强调有机肥料是提升耕地地力的基础性措施。具体要求每公顷耕地每年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不少于30吨或商品有机肥不少于7.5吨。同时指出,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在施用时应注意比例协调,避免过量造成浪费或污染。此外,提倡利用当地资源生产有机肥料,既降低成本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三、关于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标准给出了相应的改良建议。对于砂质土,可通过掺加黏土矿物改善其保水保肥性能;对于黏质土,则需增加有机物料以增强透气性和排水性。另外还提到采用石灰调节酸性土壤的pH值,以及施用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地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土壤改良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投入才能见到成效。
四、关于耕作制度优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标准鼓励推行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例如,在种植业内部实行粮豆轮作、粮草轮作等方式,不仅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而对于坡耕地,则建议采取梯田建设、等高种植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此外,还提倡机械化作业与人工管理相结合,提高耕作效率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
五、关于监测体系建设
为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标准特别重视建立完善的耕地地力监测体系。这一体系应当覆盖全区主要耕地类型,并定期采集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监测内容涵盖上述提到的所有地力评价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同时,还要求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将所有相关资料归档保存以便日后查阅参考。
以上就是对DB15/T 1085-2016《耕地地力保持与提升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该标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推动内蒙古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