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储存、转移、处置及污染控制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aboratory Hazardous Waste Pollu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68-2016《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活动的单位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及处置等活动的污染防治。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地域和行业领域,确保所有相关单位都能按照标准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危险废物”、“实验室”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这一定义帮助识别哪些物质属于需要特别处理的范畴。
3. 基本要求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废物的分类、标识、记录等。同时,要求实验室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收集与暂存
危险废物应当根据其特性分类收集,并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每个容器上都必须贴有清晰可见的标签,标明废物名称、类别、主要成分以及产生日期等内容。此外,暂存区域需具备防渗漏、防火灾等功能,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5. 运输管理
在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承运,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扩散等情况发生。车辆在装卸货物时也必须遵循相关规定,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6. 最终处置
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危险废物,在送往专业机构处理前还需经过预处理工序,如破碎、压缩等,以便于后续安全处置。整个过程均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确保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上述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