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抗蔓割病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判定和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甘薯品种抗蔓割病能力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Sweet Potato Resistance to Basal Stem Ro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DB35/T 1576-2016)为科学评价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蔓割病是由尖镰孢菌甘薯专化型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抗病性是指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具体到本标准中,通过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病情指数来衡量。这一定义为后续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试验材料与环境要求方面,标准规定供试品种应具有代表性且来源清晰,种植密度需保证每株独立生长。试验地应选择历年蔓割病发生较重、土壤类型一致且肥力均匀的地块。这些要求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试验方法上,标准强调从定植后30天开始定期观察记录发病情况,直至收获前7天停止。每个重复至少取5株样本测定病情指数,并计算平均值。此方法既考虑了病害发展的规律性,又兼顾了操作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关于抗病性分级,标准采用五级制:0级表示无病;1级为轻微发病,病斑面积小于5%;3级为中度发病,病斑面积占10%-25%;5级为严重发病,病斑面积超过50%;7级为高度发病,几乎全株受害。这种分级体系直观易懂,便于实际应用中的判断。
最后在结果处理部分,标准指出以病情指数作为主要指标,结合发病率综合评定抗病性等级。当多个试验重复的结果差异显著时,应取各重复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判定依据。此外还建议对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以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总之,该标准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规范了甘薯抗蔓割病鉴定的技术流程,为农业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