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病理学检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
Title:Diagnost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Disease in Ducks and Gee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554-2016《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鸭和鹅养殖场、屠宰场以及相关实验室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工作。
- 解读:明确了该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确保了在特定区域内诊断工作的统一性和标准化。
2. 术语和定义
- 致病性大肠杆菌:指能够引起鸭和鹅发病的大肠杆菌菌株。
- 病原分离:从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过程。
- 解读:这些术语为后续诊断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诊断过程中涉及的专业词汇。
3. 样本采集与保存
- 样本应包括肝脏、脾脏、肠道内容物等组织。
- 样本应在动物死亡后2小时内采集,并立即置于冷藏条件下运输至实验室。
- 解读:强调了样本采集的时间敏感性和保存条件的重要性,以保证样本的新鲜度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病原分离与鉴定
- 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确认。
- 进行生化试验如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种类。
- 解读:这一过程确保了分离出的菌株确实是致病性大肠杆菌,避免误诊或漏诊。
5. 血清学检测
- 采用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 正常情况下,抗体滴度低于1:16则认为无感染风险。
- 解读:血清学检测可以辅助判断动物群体的免疫状态,对于预防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6. 分子生物学检测
- PCR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毒力基因的存在。
- 检测结果阳性表明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 解读: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现代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结果报告
- 实验室需在收到样本后的7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
- 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方法、结果描述及建议措施。
- 解读:明确了报告时限和服务质量要求,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以上条文构成了DB35/T 1554-2016的主要框架,通过对这些条文的理解和执行,可以有效提升福建省内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