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石灰岩山地进行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石灰岩山地的造林及植被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forestation in Limestone Mountains (DB44T 1811-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DB44/T 1811-2016)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在石灰岩山地开展植树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造林前的准备工作部分,规程明确要求对造林地进行全面调查。这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以及病虫害现状等。例如,第5.1条规定:“应通过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掌握造林地的基本情况。”这一规定强调了前期调查的重要性,确保后续工作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施工导致资源浪费或生态破坏。
其次,在树种选择方面,规程强调要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树种。第6.2条规定:“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同时考虑树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这意味着在选择树种时不仅要考虑其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在当地环境下的存活率和稳定性,以提高造林的成功率。
再者,关于造林方法,规程提倡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7.3条规定:“可采用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扦插造林等多种形式。”不同造林方式各有优劣,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植苗造林适合快速恢复植被,而播种造林则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最后,在后期管理环节,规程特别指出要加强抚育管理。第9.1条规定:“造林后三年内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抚育。”定期抚育不仅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保证幼林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造林效果,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这些规定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指导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