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属制品业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金属制品业企业及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in Metal Products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56-2016《金属制品业职业卫生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金属制品行业提供了系统的职业卫生管理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等。这些术语的界定为后续条款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基础。例如,“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标准要求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工作。这包括对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记录存档。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害因素,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粉尘污染严重的车间,必须安装有效的通风除尘装置;对于高噪音环境,则需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此外还强调了这些设备设施要定期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健康检查与培训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应根据具体工种确定,比如电焊工可能需要特别关注肺部状况。同时,企业还需组织新入职人员参加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自我保护方法。
应急预案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程序、急救措施以及疏散路线等内容。每个岗位上都应放置清晰可见的应急指南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反应。
以上是对DB11/T 1356-2016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说明。该标准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执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