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乡村旅游中民族村寨的服务质量要求与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民族村寨类乡村旅游点的服务质量提升和等级评定。
Title:Rural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 Part 4: Ethnic Villa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72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613.4-2016《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求与评定 第4部分:民族村寨》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民族村寨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评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基础设施建设
标准规定了民族村寨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和环境卫生设施等。其中特别强调了道路应保持畅通无阻,路面平整且适宜车辆通行;供水系统需确保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电设施要安全可靠,满足日常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应覆盖全面,保障游客通讯畅通;环境卫生设施则要求布局合理,清洁卫生,便于维护。
二、住宿条件
对于提供住宿服务的民族村寨,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住宿环境应当整洁舒适,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其次,床铺、家具等设施需结实耐用,并定期检查维修以保证使用安全。此外,还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及紧急疏散通道,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餐饮服务
餐饮服务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标准指出,餐厅或摊点必须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许可证件方可营业。食品原料来源必须合法合规,加工过程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食品新鲜卫生。同时,从业人员需持有健康证明并接受过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
四、导游讲解服务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标准鼓励各民族村寨培养专业的导游队伍。导游人员不仅需要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还需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接待过程中,导游员应穿着得体,态度热情友好,耐心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积极推广本地区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五、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问题是任何旅游活动都不可忽视的重点环节。为此,标准明确指出,所有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例如,在景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个人财物安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隐患;组织定期的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各民族村寨在开展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造成破坏。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控制游客数量,合理规划游览路线等方式来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求与评定 第4部分:民族村寨》从多个方面为推动安徽地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希望各地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该标准的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共同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