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羊养殖的场址选择、羊舍建设、引种与繁殖、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和生产记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湖羊的规模化养殖。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 Sheep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598-2016《湖羊养殖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湖羊的养殖过程,提高湖羊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
1. 羊舍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地方,避免低洼积水区域。
2. 羊舍内温度应保持在5℃~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以下,夏季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注意保温。
3. 羊舍内光照充足,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8小时,自然采光不足时可采用人工补光。
二、饲养管理
1. 饲料配比:成年湖羊日粮中粗饲料占70%-80%,精饲料占20%-30%。精饲料由玉米、豆粕、麦麸等组成,粗饲料包括青干草、秸秆、青贮料等。
2. 饮水: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冬季水温不低于10℃,夏季不超过20℃。
3. 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常用药物有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
4. 日常管理:每日清扫羊舍,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观察湖羊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繁殖与育肥
1. 种公羊:选择健康、体型健壮、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作为种公羊,每次配种前需休息3-5天,每周采精2-3次。
2. 繁殖母羊:初次配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以上即可。妊娠期为145-155天,产羔后母羊需休整一个月才能再次配种。
3. 育肥:断奶后的羔羊经过3-4个月的育肥,体重达到35-40kg即可出栏上市。
四、疫病防控
1. 免疫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对湖羊进行疫苗注射,如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等。
2. 常见疾病防治:对于腹泻、肺炎、寄生虫病等常见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3.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隔离病羊,切断传播途径,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
以上内容是DB34/T 2598-2016《湖羊养殖技术规程》中的关键部分,希望对湖羊养殖户有所帮助。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湖羊养殖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湖羊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