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污染评定的方法、指标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污染控制。
Title:Pollut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Lithium-ion Power Batteries - Part 2: Lithium-ion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772.2-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污染评定方法 第2部分:锂离子电池》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污染评定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污染评定,包括电池单体、模块和系统。这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污染评估依据。
二、污染评定指标
标准明确提出了污染评定的主要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卤素含量、可回收材料比例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试验方法
在试验方法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测定电池中重金属和卤素的含量。例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重金属含量,使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卤素含量。这些方法的选择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验规则
关于检验规则,标准要求每批产品均需进行出厂检验,检查项目包括外观、尺寸、重量、容量、内阻、短路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等。此外,型式检验则需在新产品投产或定期时进行全面检查。
五、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对于标志,要求清晰标明产品型号、规格、制造厂名、地址、生产日期等信息。包装上应注明“小心轻放”、“防止雨淋”等警示语。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储存时保持干燥通风,并远离热源。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4/T 1772.2-2015》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污染评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