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150A三相交流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数据帧格式、通信流程及故障处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动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
Title: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150A Three-phase AC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T3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761-2015《电动汽车150A三相交流充电通信协议》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通过交流充电桩进行150安培充电时的通信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额定电流不超过150A的三相交流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通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
2. 术语和定义:
- 通信握手阶段:指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在此阶段,双方需确认彼此支持的通信协议版本。
- 充电参数协商阶段:在握手成功后,双方进一步协商具体的充电参数如电压、电流等。
3. 通信握手阶段:
- 标准要求充电桩发送握手请求后,电动汽车应在指定时间内响应。如果超时未响应,则视为握手失败。
- 握手过程中使用的通信协议版本必须一致,否则无法继续后续操作。
4. 充电参数协商阶段:
- 充电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最大允许电压、电流值以及保护措施等信息。
- 双方应根据各自能力选择一个共同接受的充电方案,并记录下最终确定下来的参数组合。
5. 数据传输格式:
- 数据包由固定长度组成,包含命令字节、数据区及校验码三部分。
- 每个字段都有严格的编码规则,例如命令字节只能取某些特定值之一来表示不同的指令类型。
6. 错误处理机制:
- 当检测到非法数据或通信故障时,系统应当立即终止当前会话并返回初始状态。
- 提供了多种重试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比如设定最大重试次数等。
7. 安全性考量:
- 强调在整个通信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者篡改数据。
- 建议使用加密算法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8. 测试方法:
- 规定了如何验证设备是否符合本标准的各项指标。
- 包括但不限于模拟各种异常情况下的表现、检查实际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等内容。
以上是对DB44/T 1761-2015中关键条款较为详细的解析。遵循此标准有助于确保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