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储存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微贮饲料生产的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cro-stored Straw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262-2016)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秸秆微贮饲料的生产流程,提高饲料质量。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3.1 原料选择
此条款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且含水量适中的秸秆作为原料。具体来说,秸秆的含水量应在50%-60%之间,这样的湿度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4.1 微贮剂制备
微贮剂的制备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按照规定,应将乳酸菌菌种与适量的稀释液混合均匀后静置活化一段时间。通常情况下,活化时间为2小时至4小时不等,具体时间需根据所使用的菌种说明书来确定。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控制好环境温度和pH值,以确保最佳的活化效果。
5.1 装填压实
装填时要分层进行,并且每层都要充分压实。一般建议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这样可以减少空气残留量,促进厌氧条件形成。同时,在整个装填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源进入。
7.1 开封使用
当需要取出微贮好的秸秆时,首先应该检查其表面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没有发生泄漏或腐败现象后再打开包装。开封后应尽快使用完毕,以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导致品质下降。对于未一次性用完的部分,则需重新密封保存,并尽量缩短存放时间。
以上就是对《秸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能够保证最终产品的营养价值,还能有效预防因不当处理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