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免疫接种、检疫、消毒、疫情处理及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898-2016《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病原学监测:标准要求对羊群定期进行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检测。具体来说,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检测,每次检测应覆盖不少于10%的羊只。这一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感染源,防止疾病在群体中扩散。
2. 免疫接种:对于未感染区域或低风险地区的羊群,推荐使用S2型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初次接种应在羔羊3至6月龄时进行,成年羊则需每年补种一次。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降低易感动物的数量,提高整体群体免疫力。
3. 消毒与卫生管理:标准强调了养殖场环境消毒的重要性,规定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此外,还要求定期清理圈舍,保持干燥清洁,并妥善处置病死动物及其排泄物,以切断传播途径。
4. 人员防护: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应穿戴专用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专业培训。同时,禁止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其分泌物,避免交叉感染。
5. 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立即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并采取隔离封锁等紧急控制措施。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移动任何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
通过以上关键内容可以看出,《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从多个层面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防控体系,涵盖了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也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