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厕所。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oil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0-2016公共厕所建设规范》是北京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对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布局
根据标准第4.1条,公共厕所的选址应遵循方便群众使用的原则,同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布局上,要求公共厕所与周边建筑保持适当距离,并且要考虑到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确保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使用。
二、面积与功能分区
按照第5.1条的规定,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来确定,最低不得少于30平方米。此外,公共厕所内部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男厕、女厕以及第三卫生间等。其中,第三卫生间是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或带婴幼儿的家长设计的特殊空间,需配备多功能护理台和安全扶手等设施。
三、通风与采光
标准第6.1条强调了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于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空气流通,并辅以机械排风系统。同时,还应注意保证足够的自然光线进入室内,减少白天照明能耗。
四、洁具配置
依据第7.1条的要求,公共厕所内所使用的洁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例如,蹲便器应选用节水型产品;洗手池则需安装感应式水龙头以节约用水。另外,还需定期检查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清洁卫生管理
第8.1条指出,公共厕所应当建立完善的日常保洁制度,包括定时清扫、消毒杀菌等内容。特别是在人流密集时段,更应该增加频次加强清洁力度。另外,还建议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接受公众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六、标识标牌
最后,在第9.1条中提到,所有公共厕所都必须设有清晰醒目的指示标志,引导使用者找到正确的入口位置。同时,在内部也应张贴必要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帮助人们正确操作各项设施。
以上就是关于《DB11/T 190-2016公共厕所建设规范》中几个关键点的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