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原则、防控措施及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Edible Fung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244-2016《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食用菌病虫害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确保了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条文解读
# 1. 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病虫害,应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 2. 种子与种质资源管理
标准要求种子和种质资源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此外,还应定期检测种子的健康状况,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
# 3. 栽培环境控制
良好的栽培环境是防止病虫害的基础。标准规定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例如,高温高湿容易导致病害爆发,因此需要通过通风、排水等手段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 4. 化学防治规范
化学防治虽然有效,但使用不当可能带来残留问题。标准指出,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超量使用,并且要注意不同农药之间的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 5. 生物防治技术
鼓励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昆虫或使用微生物制剂。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而且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标准特别提到可以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 6. 监测与记录
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种植户需定期检查菇床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同时,所有防治活动都应有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分析。
# 7. 安全间隔期
对于化学农药,标准明确规定了安全间隔期。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采收之间的时间间隔,以保证最终产品中农药残留不超过允许水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降低食用菌病虫害的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