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桃穿孔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桃树穿孔病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each Perforation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桃穿孔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246-2016)是河南省针对桃树穿孔病防治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监测预警、栽培管理到化学防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为桃园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桃穿孔病的预测预报方法。要求在每年3月上旬开始对桃园进行调查,当叶片率达到5%时应发布预警信息。这一规定有助于果农提前做好防控准备,避免病害大规模爆发。同时强调了定期巡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雨季前后,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情况。
在栽培管理措施方面,标准指出新建桃园应选择抗病品种,并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已有桃园,则需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数量。修剪时要注意剪除受感染枝条,尤其是春季萌芽前的重剪,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基数。此外还提倡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自身抗性。
化学防治部分给出了详细的用药指导。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等保护剂进行预防,间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2至3次。当病情较重时,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治疗性喷雾。需要注意的是,在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任何农药,确保果实质量安全。
另外,标准还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作为辅助措施。例如释放捕食螨类天敌控制害虫传播媒介,或者利用植物源提取物如苦参碱等进行生态调控。这些绿色防控策略能够减轻化学药剂使用压力,促进桃园可持续发展。
总之,《桃穿孔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246-2016)通过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强化田间管理以及科学合理地运用化学及生物防控技术,为桃树穿孔病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果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果园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内容,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